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为什么知道的并非越多越好?
2023年7月1日 出版
我们想要知道朋友们对我们智力和颜值的真实评价吗?
我们想要在股市暴跌的时候一直盯着自己买进的股票价格吗?
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在基因上是否容易患某种疾病吗?
信息一定是越多越好吗?在公共政策领域,一些论者认为的确如此。他们强调知情权,主张信息应该尽可能披露,以确保人们能够自主做出选择。
卡斯·桑斯坦教授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指出决策者应该关注信息的情绪影响和心理代价,避免一刀切地要求强制披露信息。信息可能让人愉悦,也可能让人悲伤。只有当信息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换言之,只有当信息能够让人们更快乐,或能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时,才应该要求机构或个人披露相关信息。信息并非越多越好,披露信息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在这本书里,卡斯·桑斯坦教授将行为经济学洞察引入对公共信息披露的研究,揭示出信息的情绪维度,呼吁公共政策关注人们对信息的情绪反应,更全面地看待信息的福利影响,重新思考信息披露的利弊。
信息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而具有工具价值;信息可以带来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因而也具有享乐价值。后者对人们的福利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都受到公共政策的忽视。在出台信息披露要求时,决策者应该细致考察政策在工具性和享乐性两个维度上的成本与收益。由于注意力有限等心理因素,信息披露对信息接受者行为的改变,并不如支持者所认为的那么有效。人们有时候还会为了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而获取信息,哪怕信息并不能让他们快乐,所以人们才无法离开社交媒体。而机构和企业强制要求人们完成文书手续、提供繁复信息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恶性助推”,会导致高昂的经济和心理代价,伤害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